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心理学中,气质(英语:Temperament)泛指在行为上的一致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基于生物学的,相对独立于学习、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气质描述了生物的行为和反应方式,即其行为方式。 这是深植于个体之中的,包括情绪、肢体运动、注意力相关的反应和自我调节。 该术语描述了行为的相对恒定(因此是典型的)特征,例如耐力、刺激阈值、情绪等。
一些研究人员指出,气质与行为的正式动态特征有关,例如精力充沛的方面、可塑性、对特定强化物的敏感性和情绪。[1] 气质特征(如神经质、社交性、冲动性等)是一生中不同的行为模式,但它们在儿童中最为明显,研究也最多。 婴儿通常用气质来描述,但 1920 年代的纵向研究开始将气质确定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稳定的东西。[2]
对气质及其相关行为模式的传统划分高度依赖于文化。 最著名的有古希腊和古中国的气质分类。
在西方历史上,气质产生于体液学说,它认为人类身体内,不同体液间产生的平衡关系,造就了一个人的性格,可分成四种气质。在中国历史上,理学家认为,因为在出生时,受到不同的气所影响,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气质。
最早期古希腊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构成-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并对应四种不同的气质[3]:
胆汁质(兴奋型):热情、大胆、冲动、情绪变化剧烈。
多血质(活泼型):直率、风趣、求知欲强、注意力易分散。
粘液质(安静型):稳重、沉默、踏实、反应较迟钝。
抑郁质(抑制型):冷漠、孤僻、回忆深刻、悲伤。
当代心理学中,有不同的科学研究。
在1977年纽约长期纵贯研究实验者,心理学家透过追踪超过141名婴儿至到青年的变化,[4]分辨3种容易小孩(easy babies)、麻烦小孩(difficult babies)、慢热小孩(slow-to-warm-up babies)。占了大数41%都是容易小孩[5]。他们比较有低至中度的反应、适应力较高,很容易就形成正常的睡眠及饮食习惯。之后也启发另一群研究员,以父母对子女的评分而归纳出3种气质[6]。它们是活动情况(Activity level,坐立不安或肢体移动频率)、社交性(Sociability,容不容易去结识新朋友)、情绪化(Emotionality,易不易就紧张)。之后再跟进这些小孩长大之后,也发现气质呈现一样的样式。不过其测验被指没有采用其他更客观的准则来判断。
在1994年,杰罗姆·凯根和他的同事直接在实验室观察14-21月大儿童的情况。[7]他们分出两组的儿童特征,分别为抑制型(英语:inhibited,或羞怯的)和非抑制型(英语:uninhibited,或粗放的)。前者对陌生人有退缩、焦虑反应,要花更长时间之后才能放松下来,也有更多不平常的害怕[8]。当见到陌生的人脸时,他们的杏仁核也有更大活动[9][10]。而后者则似乎享受一样的情景,很自然地就在新的环境大笑[11]。之后,实验员再在他们长大到4.5岁时再进行测验,发现他们仍呈现相同的模式[12]。尽管如此,环境仍对人们的变化可以影响很大,因为一些较大反应的儿童的母亲对他们不会过太保护但有要求,令到他们之后不会这么怕新事物。也有一些低反应的儿童在之后却失去了他们以前可以很快放松的能力。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